close

我想台灣的觀眾對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生平可能多半是很陌生的,而處在現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能有耐心看完"戰爭與和平"及"安娜.卡列尼那"這兩本鉅著的人恐怕也是少之又少,不過大多數人小時候也許都讀過托爾斯泰的一些寓言故事及童話,例如"獃子伊凡"。這部影片讓我們有機會以最經濟省時的方式約略了解托爾斯泰的晚年生活,並且感受他所提倡的新宗教博愛主張對當時社會的影響,以及他與曾經是一生摯愛但如今理念已無法契合的妻子間無法為外人所理解的愛恨糾葛。觀賞這部影片實在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故事的主題是想藉由托爾斯泰在將其作品版權公有化的博愛大同,與妻子蘇菲亞維護家族親人繼承版稅利益間的取捨問題,來探討究竟甚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而故事的支線,托爾斯泰的秘書瓦倫汀與同為托爾斯泰信仰信徒的瑪莎間的戀情,則直接對曲解托爾斯泰博愛精神真義的、違背人性的禁慾偽善公社組織進行諷刺與批判。其實編導的觀點很明顯,沒有小我的幸福與愛,侈談大我的幸福與愛,多半是悲傷殘酷且矯情的。

雖然影片以英文發音是美中不足的一點,但全片的演員表現的都非常出色,尤其是是演蘇菲亞的海倫米蘭,以及飾演瓦倫汀的詹姆斯麥艾維,演員成功的演技讓觀眾完全沉浸於劇情之中,也讓觀眾將劇中人的情緒與遭遇到的問題投射到自己的心理層面,我們許多人也都面臨到同樣的問題,憧憬中的理想與現實呈現相違背的幻滅與殘酷,曾經相愛的戀人或夫妻理念逐漸無法契合時的爭吵與諒解、痛苦與甜蜜,,這些都是人生必定會經過的過程,電影,以戲劇化的手法讓我們多了一次省思的機會。

所以,當我發現自己竟然被海倫米蘭的演出(或者是托爾斯泰與蘇菲亞間的複雜情感)感動到流下眼淚時,實在是始料未及的。片子結束時導演給了蘇菲亞以及與她一向不合的女兒莎夏緊握的雙手一個特寫,加上火車外聚集致哀與祝福的大批民眾掃瞄鏡頭,映襯著蘇菲亞嘴角的微笑與托爾斯泰的遺體,死者已矣,一切的紛爭透過死亡得以平復,而一切的哀榮也透過死亡而得以彰顯。

片尾影片還附上了一些托爾斯泰與蘇菲亞的真實紀錄影片片段,使得觀看這部電影的趣味及意義更提昇了不少。

值得觀賞的一部好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