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影片的過程蠻有意思的,因為在這個主題與環保意識極為相關的影片中,編導像是安排了一場題目為你是否贊成在環保疑慮下開發土地使地方繁榮?”的辯論賽,而他們身兼反對方與贊成方,不斷在影片中自問自答,企圖擊倒所有贊成方的疑慮、鞏固反對方的論點(當然,影片一定是站在反對方)

只不過,當電影製作者充滿環保意識地高舉土地保育大旗時,似乎還是沒有給予劇情中這些需要出售土地取得金錢、脫離貧窮讓子女受更好的教育的地方人士們任何如何脫離貧困?”的建設性意見。所以,以我個人觀點,這部片充其量還是只像環保版的何不食肉糜?”,就是不知民間疾苦的高調電影罷了。

當然,這部電影絕對是一部製作精良、很有誠意的好電影,尤其是導演葛斯范桑與麥特戴蒙的組合好像拍這種"講道理的影片特別適合。劇情藉由一個大財團天然氣開發公司意圖收購窮鄉僻壤小鎮土地的過程,來呈現金錢與環保孰重孰輕這個議題。

劇中當然是以麥特戴蒙飾演的具有良心的財團代表內心爭戰為主軸,他積極說服地方民眾出售土地是真心想帶給地方繁榮、讓大家脫離貧窮困境;不過隨著環保人士的介入,他的信念也慢慢動搖;究竟公司開發土地的過程會不會造成環境汙染?究竟他做的事是不是一件壞事”?劇情以略帶懸疑的方式鋪陳,也在影片後半部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發展。

不過我想看過影片的觀眾大概都會同意,片中麥特戴蒙的立場變化稍微有些不連貫,感覺是分場拍攝時的心境在最後剪接時無法完美連接。加上影片到最後的說教意味過於濃厚(好像最近麥特戴蒙演的電影都會如此),相對也削弱了讓觀眾自我省思的空間與餘韻。

這部電影的上映期正好與台灣前一陣子的反核大遊行很接近,所以免不了一定會在台灣觀眾間產生一股額外的震盪,不同立場的觀眾看這部片的感覺一定會很不一樣。看完電影後我上網查影評,發現這一篇文章寫得很有意思,正是反核人士的大作,文中將劇情寫得很詳細、也將作者的環保立場投射到劇情中對照得很清楚。請參考:http://dailyfocus.pixnet.net/blog/post/48923658

我不是擁核人士,但是有鑑於自己日常生活實在太依賴電力,夏天要吹冷氣、冬天要開暖氣、洗完髮用吹風機、洗衣服靠洗衣機、掃地板用吸塵器、煮菜熱飯少不了微波爐、天黑了不開燈也過不去、電腦手機音響、、、族繁不及備載,無一不是電器用品。我完全不是可以刻苦省電的、一心以環保為上的現代苦行僧。所以也沒有臉去反核、去遊行,遊行嚷著要政府不准建核四,那我能提出甚麼解決方案呢?

話扯遠了,接下來就來談談我在文章開頭時所說的劇中辯論攻防吧!

其實我心中最疑惑的,是劇中代表有環保意識的小鎮居民退休教授這個角色,當我心裡正在想這傢伙在波音工作了一輩子、又有退休金可拿,當然不需要賣土地的錢來過日子啊!拿他當小鎮良心代表未免缺乏說服力。劇情馬上讓他對麥特戴蒙說出:”你不要高估我,我比大家好不到哪裡去,我也需要這筆錢!”,想塑造出他並非有錢有閒來搞環保的形象,顯然編劇考慮到觀眾心中會對影片立場論點產生疑慮的問題。

影片中也不斷藉由麥特戴蒙向心儀女友說出:"我不是壞人,來加深觀眾反對環保替財團收購土地的人就是壞人這個印象。正當我心想:”麥特戴蒙既然是主角、最後也一定是代表對的一方,那劇情要如何定位片中那位與麥特戴蒙作對、深得民心的年輕環保帥哥呢?”劇情果然也作了巧妙的安排(這部分千萬不要爆雷)

然後就是劇中這個最大的核心議題了,正當我心中想著:”影片要這些居民不賣地堅守環保、堅守祖產,是要他們餓死窮死嗎?”!劇情立刻讓有個贊成賣土地的窮傢伙拿了錢就跑去買昂貴跑車;片尾再加上一個小女孩賣檸檬水的劇情,當我正想著:”!不會是要演她只收她該得的錢吧!”編劇真的就讓她堅持只收25分錢,多給她她也不收(這可是讓麥特戴蒙下定決心的關鍵轉折)。我心裡不禁發出會心一笑,編導還真是了解他們論點的破綻在哪裡啊!這些段落大概不僅要說服觀眾、也要說服他們自己吧!

所以影片給這些小鎮居民的建議,就是認命吧!”該窮就窮、不要多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要想讓小孩受更好的教育、窮日子只要知足照樣可以過、錢多了只是多奢侈而已。誰叫你們有這個榮幸身負土地保育重責大任呢?

所以,我說,這完全是個環保版的何不食肉糜故事啊!當然,這個看法想必會讓某些觀眾心生反感,那真的是抱歉了。因為,我只是想知道;當我們為了宣揚自己的信念(雖然這個信念看起來是有益於全人類),想要其他人配合時,有沒有更有建設性的、不是把問題丟給別人承擔的建議與作法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