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未觀看這部電影前,觀眾很可能會對它的主題感到一股心理疲勞,畢竟,描述美國黑人在19世紀被奴役殘害的電影作品”似乎”已經非常多了(例如早期有”紫色姊妹花”、”勇者無懼”、”寵兒”,近期有”決殺令”、”林肯”、”白宮第一管家”等等)。

在歐巴馬都已經當上美國總統的現在,我們還有必要一再重複拍(看)這樣的傷痕電影嗎?

但是實際看過之後,我才知道這部影片之所以能打敗”地心引力”成為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是有原因的,它絕不是只因為”政治正確”而獲獎。這部電影在影像與配樂的運用上、在人性議題的探討上,都呈現了非常獨特的敘事手法與深層視野。若說本片為美國種族電影立下了一個里程碑,應該是毫不為過的。

在敘事手法上,這部影片打破了傳統黑奴影片的溫馨保守手法(當然,除了昆汀塔倫提諾的”決殺令”之外),導演史提夫麥昆延續他在”性愛成癮的男人”中冷冽的影像風格,以極為現代感的方式敘述著這個十九世紀的黑奴血淚。

片中不論是伏筆、倒敘、無言的空景鏡頭、以漢斯季默(Hans Zimmer)獨特節奏配樂搭配的巨大輪船機械影像、長時間的主角眼神捕捉、特長時間的主角被私刑垂危掙扎場景定格、微光中象徵希望的信件書寫、以及暗喻對人性失望的信件銷毀餘燼畫面、、、、等等,這一切都讓人感覺這部影片像是一場現代畫展。

除了影像敘事風格不落俗套之外,這部影片也在觀點上有了很不一樣的突破。

一般的黑人傷痕電影,多半是以”控訴”為主題,讓觀眾同情黑人、討厭虐待黑人的白人、並且喚醒大眾對於人類有這段歷史的匪夷所思感。

但是這部影片,因為是根據主角索羅門(Solomon Northup)的原著改編,它以一個自由黑人卻被欺騙綁架成為奴隸的觀點來看這段歷史。

從主角的眼中,我們看到了善良白人面臨自身利益糾葛時還是自保為重的自然人性(第一任主人)、兇殘白人獲得法律保障的愚昧無知(第二任主人)、潦倒白人溫和友善卻是偽善不義的奸滑可怕(出賣他的白人工人)、還有服膺宗教的外地白人才能實踐的勇敢正義(布萊德彼特飾演的加拿大人)。

簡單地說,我們在這個故事中,從黑人的視角看到了比同類型影片中更多當時的白人形象。

而主角眼中當時的黑人形象又是如何呢?黑人是天真易受騙的(主角自己)、黑人是忠心耿耿的(同船被贖回的同伴)、黑人是懦弱的(失去兒女只能不斷悲泣的母親)、黑人是必須韌性求生的(主角與女配角身上的鞭痕)、黑人是被動接受命運的(同工作的夥伴的聖歌合唱)、黑人是無法面對現實的(女配角的求死)、黑人是可以妥協的(黑人貴婦的自白)。

我們在這個故事中,也從黑人的視角看到了比同類型影片中更多當時的黑人形象。

但是,最重要的是,主角向我們呈現了黑人間那缺乏道德勇氣的旁觀心態,相信看過影片的觀眾,沒有人會忘記劇中那一段漫長的吊頸場景。黑人本身在時勢迫使之下,也成了那段血淚歷史的幫兇。

但是,主角並沒有立場、也沒有意願責怪任何人。

因為,在劇尾時影片讓主角呈現出的愧疚,解釋了一切。

他在重獲自由時也只能對身處煉獄的女配角匆匆一抱、不得不快速離去。求得自保是人之天性、道德勇氣都是旁觀者的風涼言語。

他在最後一幕面對離散多年的家人,不斷地說著:”對不起”,而他的太太則回應他:”沒有甚麼需要道歉的。”接著影片結束後,字幕說明了索羅門在他的餘生之中不遺餘力地加入拯救黑奴的行列、以及對綁架他的騙徒進行訴訟失敗的過程(因為黑人當時在法庭上是沒有作證的資格的)。

從主角獲救後的短短劇情,讓我哭得一蹋糊塗。我可以感受到導演想藉由讓觀眾隨著索羅門經歷這一切後,了解在時代的集體錯誤意識下,我們對人性中懦弱、愚昧、自保等等弱點,是可以選擇寬容與諒解的,但對貪婪卻不應容忍與姑息的立場。

我也可以想像索羅門終其一生,都是在怎樣的心理掙扎下度過,他必須原諒自己、也原諒別人,更重要的是,他必須拋開過去的悲情、向前作一些對彌補這個歷史錯誤真正有幫助的事。

這部電影不美化白人或黑人,它以血淋淋的鞭打、性侵等畫面來讓觀眾感同深受黑人的苦難,也用主角長時間的吊頸痛苦畫面來讓觀眾體會黑人的自保冷漠。

但它也不醜化白人或黑人,它只是讓我們看到在時代氛圍影響下各種平凡人性的呈現。它唯一的批判對象是人性中的貪婪不義,這是無法歸咎於時代傷痛的人性原罪。

這是它可以成為這類傷痕電影中一個典範的原因。

黑人奴隸制度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也讓他們在國家的發展中付出了極大的社會衝突代價。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一群有良心又有才華的電影工作者,如何藉由電影化解種族心結與歷史創傷的努力。

這其實對於有著日本殖民與二二八傷痛歷史的台灣來說,是一個很值得參考的範本。

在電影中一昧地美化或醜化歷史上的罪人,也許對於實際減輕歷史傷痕都不會有正面幫助的。如何讓大家了解、包容時代悲劇下的人性反映,恐怕才會有真正的建設性療效。 

當然,這說來容易做來難,沒有深厚文化素養及悲憫心腸的人,大概很難達成吧!

最後說說我個人覺得這部片唯一美中不足的兩個地方,一是在描述兇殘主人(麥可法斯賓達飾)與妻子間的矛盾那一段,感覺敘事上有些冗長且不太連貫。另外就是善心的加拿大人(布萊德彼特飾)與兇殘主人間關於奴隸制度的對話,說教宣示意味太濃了,反而顯得刻意而多餘。

除此之外,這部片實在沒有甚麼可挑剔了。

 

PS. 在本文第一段中我提到”似乎”已經有許多關於黑奴議題的電影,但實際查資料之後發現其實那是我們的錯覺,真正與黑奴議題相關的影片並不是很多,而純粹以黑人觀點來敘事的更是少之又少。網路上有篇文章將過去好萊塢的黑奴電影歷史分析得非常透徹,作者是下了功夫的,很值得拜讀。請參考: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8232/

PS.相信大家看完影片後都會對片中那一幕女配角遭受鞭刑的殘忍畫面感到怵目驚心。有一本黑人科幻女作家Octavia Butler在 1979年寫的小說"Kindred"中也有對鞭刑深切的描寫,我第一次知道鞭刑的"痛",就是從這本書中感受到的。這本書敘述一個現代的黑人女作家穿梭時空回到她的祖先被奴役的時代、深陷與白人主人間的宿命糾葛中,以科幻的方式來講述黑奴的血淚。故事很特別,請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Kindred_(novel)

arrow
arrow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