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說我看得懂這部片子,就如同我不敢說我看得懂普魯斯特的意識流文學作品。但我敢說這部片子會讓很多人著迷,因為我相信這部片畫面的唯美以及配樂的動聽,是不需要多作解釋就可以體會的。

這部得到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義大利電影,嚴格說來並沒有連貫完整的劇情,而是以類似意識流的呈現方式,隨著男主角(65歲的作家Jep Gambardella,只在26歲時寫過一本可列為經典的小說,之後在羅馬過著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生活)的思緒及生活點滴,將畫面帶到羅馬城的名勝與巷弄、文藝聚會與名流晚宴。

影片藉由男主角對當今羅馬表演藝術、文藝清談、觀光事業、教會組織、上流社會等等的諷刺,以及他對光陰逝去的感概,慢慢向觀眾展現導演的美學、哲學、以及神學思想。

而關於世俗與宗教、浮華與神聖、空虛與滿足等等的社會百態寫照對比,當代附庸風雅的人類心靈會遇到的深層問題,這部片大概都提到了。

看到以上介紹,也許您會認為這部影片可能讓人望而卻步,但是正好相反。這部片雖然沒有主軸劇情,觀眾卻可以百分百地被畫面吸引,絲毫不覺得無聊,每個影格的精雕細琢與影音的無限美感,應該是主要原因。片中的美聲宗教音樂,更是讓觀眾過”耳”難忘、餘音繞樑。由此也可得知,宗教的意義在這部片中佔了頗大的分量。

雖然台灣不是宗教主導的國家,觀眾們也許沒辦法深刻體會片中無處不在的宗教力量對義大利人的影響。但我想大概大家最後都能了解,影片中安排那位高齡百歲的聖徒修女刻苦勵己的堅定意志,對主角帶來思想上正向衝擊的涵意。

乍看之下老得眼神渙散、滿口爛牙的聖徒修女,卻能夠神智清晰地說出:”你不該談論貧窮,而應該生活在貧窮之中。”這樣的話。

這句話讓我想起前一陣子一則新聞,世界展望會這個行善組織推出讓孩子到貧窮國家體驗貧窮生活的冬夏令營活動,報名費並不便宜,而且限定必須為資助人的子女才可參加。據聞不少家長搶破頭要為子女報名,也不少人因此加入資助人行列。

很諷刺,不是嗎?類似的諷刺也同樣存在於影片之中。當大多數人心被虛幻的假象所蒙蔽時,還是有人是秉持著神聖的理想在過日子的,就像片中的聖徒修女。

雖然許多影評以及中文片名都將原片名”The Great Beauty”解釋為羅馬城的絕美與偉大,但我個人寧願將之解讀為導演對聖徒修女虔誠信仰與偉大人格的頌讚。

所以當影片最後將聖徒修女危危顫顫地用膝蓋爬行上教堂階梯還願的畫面,與作家終於重新認清自己的根本、回到成名前與一生至愛相識的海邊場景回憶作交叉剪接時,影片會呈現出一股除了絕美影音設計之外,令人由衷感動的力量!

影片雖然是普魯斯特式的意識流表現手法,但結局藉由這位修女,仍是有了一個明確的意涵,也讓這部片的親和力增加不少。

相當值得欣賞的影片,可惜仍舊只在台北上映,影迷們還是只能自力救濟了。

PS. 這部片中的對白字字珠璣,我最喜歡的一句是作家對年逾四十的脫衣舞孃說:”找個人成家吧!有個家庭是很美好的。”舞孃回答:”我知道,但我不想因為美好而停留。”

這句話,讓作家對舞孃產生了興趣。

人生智慧的累積,是沒有職業貴賤區分的。

arrow
arrow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