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我已經開始鼻酸了,卻讓演員們在畫面上的大量淚水把我的感動給逼了回去-

 

大家從宣傳中都知道“極光之愛”的導演是已故的屏風表演班李國修大師之子李思源先生,他改編父親的舞台劇“北極之光”,呈現兩個世代對初戀、對愛情的不同觀點。這部片同時也是今年金馬影展的開幕片,所以網路上已經可以看到許多影評人對它的好評。

 

但是今天早上我衝戲院上映第一場看過之後,其實是有點失望的。我想,根本的原因,是影片在敘事與抒情的比重上出了一點問題。

 

基本上本片當然是一部製作用心、各方面技術水準也很到位的影片。只可惜故事的情節過於老套、對白過於憋扭。也許原來的故事設定及人物對白等等放在舞台劇上、以誇張的方式呈現是很好的,但放在電影裡就感覺不夠寫實、會令觀眾感到有點尷尬。因為劇情實在巧合點太多、對白也實在太不食人間煙火了。

 

例如影片中老一代的男女主角北川與曉鳳(林柏宏、林妍柔飾)間的純純戀情,整個世界裡好像只有他們兩人(大部分場景都是,感覺怪怪的),談的都是些浪漫得過頭(例如要去看極光、一起去流浪等等)的事。但兩人間已經如此親密(不論身體還是心靈、甚至已經到拜訪家中長輩的地步了),女主角卻還一定要有個男主角不知道的苦衷而必須離開他。這劇情基本上是說不通的呀!

 

而新一代的男女主角小開與艾莉莎(宥勝、楊丞琳飾)、Yolo與CoCo(李運慶、魏蔓飾)之間的感情糾葛,又太快速現代到沒有仔細琢磨。除了小開暗戀艾莉莎的含蓄處理還不錯外,其他人物的感情反應都是想當然爾但缺乏描繪(例如艾莉莎知道Yolo外遇,下一場戲就是她跑去興師問罪了,我們沒有看到她的心情轉變,然後後來她就很痛苦了)。而艾莉莎與媽媽曉鳳之間的母女關係、曉鳳與北川爸爸之間的互動對白,都很不像是日常生活中一般人會出現的說話方式。最後的曉鳳為了拿一個娃娃失去了性命實在不合常理、艾莉莎的情緒在母親死後的幾場戲也有頗多不連貫之處、而身為名作家的曉鳳告別式上竟然只有艾莉莎認識的人前來,這許許多多的細節,都讓這部片的敘事有著不小的漏洞。

 

當然影片中有許多段落是相當催淚的(例如北川對曉鳳的浪漫付出、北川與曉鳳的分手、北川的書信、艾莉莎對媽媽的遺憾等等。多到不勝枚舉),演員們也都演出賣力。但是我的眼淚就是沒辦法掉下來,有時我已經開始鼻酸了,卻讓演員們在畫面上的大量淚水把我的感動給逼了回去,因為我的難過或感動並沒有像劇中人呈現的那樣強烈。也就是說,對我個人來說,這部片的抒情程度大過了它的敘事能力,太過煽情的演出呈現,反而讓我對劇中人物產生了距離感。

 

因為這部片劇情多半都只呈現出大概的故事輪廓、以及人物的表面行為,並沒有放太多細節與心理的刻劃,最後卻要演員哭得唏哩嘩啦來表達他們的情緒。但是我們觀眾並沒有真正被這部片的敘事所感動、又怎麼能真正感受到這些劇中人的誇張情緒呢?例如北川的死亡及書信段落,乍看之下很煽情很催淚,一連串交叉剪接、將曉鳳著作中的遺憾字句與北川的孤獨傷心融合在一起、配上渲染力強大的配樂,成為一段蒙太奇的高潮。但是我們仔細想想,影片似乎沒有交代太多他們兩人分開後的心情吧?然後就突然蹦的一下、劇情事隔21年、希望觀眾與演員一起哭倒在地嗎?

 

這部片有著過度的抒情(也就是煽情)、而沒有完整細密的敘事與角色心理刻劃,情過於言,是很可惜的地方。雖然一般影片中這種劇情從簡、想要純粹以個人情緒演出戲來說服觀眾的段落並不是沒有(例如”贖罪“裡的女作家自白、”私刑教育“裡的丹佐華盛頓憶妻),但這種戲必須非常仰賴演員的演技以及高超的對白設計。這部”極光之愛“片中這種極度依賴演員情緒表演的戲很多,但坦白說幾位年輕演員的演技可能還撐不起這樣高難度的表演、對白的設計也因太過舞台劇化而比較難打動人心。

 

我想這就是我在片中有數度即使有點想哭,卻終究在影片結束前感到有點無聊的原因吧。

 

不過,影片最後播放了幾段李國修先生演出”北極之光“舞台劇的畫面,還是蠻令人感動的。這部片由他的公子來拍攝,也有著傳承的味道,我們也就不好再苛求太多了。

 

PS.每次對用心拍攝的國片下負評,心裡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畢竟大家都是很努力地在為國片奮鬥了。很抱歉這篇文章又說了一些我個人覺得“極光之愛”幾個比較可惜的地方。若有冒犯,還請見諒。

 

MyScore: 7.8 (適合有過初戀甜蜜或傷痛、不排斥太過不食人間煙火對白情節的觀眾)

(1-10分,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值得進戲院觀賞,8.5分以上不看可惜,9分以上不容錯過)

arrow
arrow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