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全省上映的廳數不多,好像只上映一周也要下片了,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也許要等下週『所羅門的偽證後篇:裁判』上映後,讓觀眾一氣呵成看完,才能帶起話題吧!(不過我家老大說得好:這一檔期很多原本不應該是冷門片的片子都變成冷門片了,沒辦法,誰叫它們碰上了『玩命關頭7』呢?^_^

 

本片根據日本國民作家宮部美幸的同名懸疑推理小說改編,因為原著篇幅太長(共三部,包括「事件」、「決心」、「法庭」,各部又分為上下冊,共六大本),所以電影也不得不拍成前後『事件|與『裁判』兩篇上映。

 

我個人很喜歡宮部美幸的作品,她很擅長以懸疑犯罪小說來探討當今社會議題,雖然我看得不多,但是她最經典的幾本作品:「火車」、「理由」、「模仿犯」都讓我非常震撼,尤其是「模仿犯」,厚厚四大冊、直指人性黑暗面的犯罪小說,讓人看完幾乎動彈不得,心中有股無比的絕望感,據說宮部美幸在創作完該書之後心力交瘁,所以我很難相信作者竟然能在這樣的精力耗損下,不到幾年的時間又完成了這部篇幅更加龐大的鉅著。

 

「模仿犯」是根據真實社會事件改編,書中的犯罪描述相當殘忍,犯罪者是心理變態玩弄受害者的惡徒,作者想表現當人性中的良善面對人性中的至惡時,那種恐怖與無力感。「所羅門的偽證」則是以國中校園的學生們為主角,以一個學生的墜樓命案疑雲推演出一幅複雜的人物群像,來探討青少年與成人社會中的種種問題異同與無奈。兩者風格是不太一樣的。「所羅門的偽證」中作者似乎放入了更多對人生的感慨與領悟,成年讀者讀來應該很有「心有戚戚焉」的感覺(我是看完電影才買了全套的書來讀,還沒讀完,所以只能以目前看到的「事件」部分做介紹。)

 

電影是由『第八日的蟬』的導演成島出所執導,編劇則是與他一起合作『腦男』編劇的真邊克彥,『第八日的蟬』是部好電影(『腦男』也很不錯),所以本片其實是很令人期待的。

 

電影將原著中的人物及情節都做了一些更動,故事由兩位高中生在冰雪紛飛的聖誕節早上、於校園中發現一具同班同學的屍體揭開序幕。這位同學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校園霸凌是否與事件有關?惡意的告密信是真是假?每個人物的一言一行背後有著什麼動機?導演以複雜的人物網絡、觀點改變反覆倒敘的敘事手法、搭配出色的配樂,構成了一部相當好看的影片。

 

也許觀眾會發現,這個故事的開頭與劇情大綱與去年上映的國片『共犯』有些類似。的確,兩者的屬性是蠻像的,都是屬於校園電影、也都是以學生想查出死者死因的過程作為戲劇主軸。不過兩相比較之下,『所羅門的偽證』是比『共犯』拍得好非常多的。我想原因是在於導演成島出有他想要借由影片表達出的人生體會與思想,而『共犯』則無。

 

雖然『所羅門的偽證』表面上是部校園影片,劇中也有很大的部分在描述中學生對成人世界的困惑與師生間的衝突,但是我自己最受感動的段落,卻是那段劇中女主角涼子想排解松子同學被樹理同學言語欺凌(笑她太胖不該進管樂社),卻被視為多管閒事,流淚離開後,松子追上來道歉(松子非常崇拜樹理,很甘心作為樹理的跟班,也能尷尬地無視于樹理對自己的輕蔑,但又不好意思傷害涼子的善意,是個很煎熬的處境)。之後涼子在天橋上看到松子與樹理被男同學拳腳霸凌,軟弱地不敢插手相救(也可能是之前被視為多管閒事,所以不想相救),卻被柏木(劇中的墜樓死者)質問嘲笑為「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涼子在當時起了自殺的念頭。

 

這一大段在劇中是分開來由幾個倒敘片段所組成的,並不是直接依時序發生,觀眾必須在腦中自行拼湊出事情的前因後果。與『聽說桐島退社了』一樣,以不同角色的觀點不斷重複同一段事件,一次次慢慢揭露更多的細節,這是導演很成功的地方。

 

而為什麼我很受感動呢?因為在這一段中導演完全詮釋出了『人生的無奈』,涼子和松子這兩個角色在這一大段中的處境,都像是在對觀眾說:「做人好難啊!」我在不知不覺地流淚中,完全可以感受到這種人生不斷想要達成自我要求與別人期許的辛苦與無奈。

 

我們一般人總想要建立一種高尚的人格與處事原則,但是努力的結果卻不一定能盡如人意,人生有太多的無奈了,而我們又不能去跟所有的人解釋,解釋我們的心境轉折、解釋我們的行為原因。這就是青少年與成年人的不同,成年人了解這種無奈,改以「世故」、「權衡」來面對這個世界,而劇中的女主角涼子則還要奮力一搏,不想成為別人眼中「滿口仁義道德的偽君子」。

 

於是故事還要繼續下去,我很期待『後篇』的上映。雖然本劇因為分成兩部片上映,也許在劇情的張力上沒有像『告白』那樣緊湊,但也因此導演對人物演出的捕捉上可以相當細膩,就以片頭那場兩位同學發現屍體的重頭戲來說,屍體出現的過程、同學的心理反應層次等等,都是『共犯』所難以望其項背的。

 

總之,這部片就如同宮部美幸的原著一樣,以高超的敘事技巧來探討許多社會問題(如霸凌、階級、升學壓力、媒體嗜血、師道扭曲、、等等),除了青少年感興趣的校園事件,同時也放入了成年人才懂的人生無奈,是一部相當值得欣賞的影片。

 

影片結束時,以一個門外景物的空鏡頭搭配阿爾比諾尼( TomasoGiovanni Albinoni,1671-1751)的G小調慢板(Adagio in G Minor)樂曲(請參考卡拉揚指揮版本: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mueUWvV_tA),呈現出一股無奈遺憾、山雨欲來的沈重感,影音的配合在此運用得相當精彩。

 

觀眾的情緒也因此被帶到沈思的境界,我看的那場,全場沒有一位觀眾離席,都在座位上坐到音樂結束、後篇預告播完才離開,可見這部電影的餘韻之強。如果您還有機會欣賞這部片的話,千萬不要錯過了。小說對人物心理的刻劃更是細膩,如果您有時間的話,不妨也可以挑戰六大冊的原著。^_^

 

MyScore:9.0(適合喜愛推理思考、或是喜愛宮部美幸及成島出作品的觀眾)

(1-10分,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值得進戲院觀賞,8.5分以上不看可惜,9分以上不容錯過)

 

arrow
arrow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