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m_fwus42404425_0005  IMAG5128

這部電影『名畫的控訴(Woman in Gold)』目前正在二輪影廳放映,當初首輪時新竹沒有上映,現在總算有機會看到了。

 

這部片的劇情主要在敘述定居于美國的一位猶太裔老太太瑪麗亞與一位年輕律師藍道,如何以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之姿,控告奧地利政府,取回屬於家族財產的克林姆(Gustav Klimt)名畫「艾蒂兒肖像(Woman in Gold)」。這幅畫作是克林姆黃金畫作中的重要作品,當初是由瑪麗亞的伯父(艾蒂兒丈夫)委託克林姆畫的,二戰時被納粹強占,二戰後由維也納貝維德雷宮美術館(Schloss Belvedere)收藏展示。

 

片中除了關於「藝術品追討」的法律戲之外,劇情有很大的部分是回顧二戰時期住在奧地利的猶太人在納粹到來前後的生活片段,算是以一種特別的類型片來提醒世人記住戰爭對猶太人的迫害、以及戰爭對人性正義的扭曲。片尾有幾段海倫米蘭(Helen Mirren)以及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關於親族情感回顧的內心戲很令人感動。

 

我個人對這部電影最感興趣的地方,是它讓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何謂「正義」?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下的「正義」定義是否會有所不同?

 

由於主角瑪麗亞的家族當初在奧地利是屬於富有階級,所以這個在2006年得來的畫作歸還原主結果,很值得我們玩味。透過這個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我們可以看到瑪麗亞與律師如何在奧地利官僚體制下徒勞地奔走、以及如何在美國公正的司法體制下獲得正義伸張。

 

所以,不同的社會對「正義」的定義是不太一樣的。而如果這個案例是放在台灣呢?尤其是放在台灣社會「仇富」意識逐漸高漲的現在呢?會有什麼結果呢?

 

瑪麗亞得回這幅價值連城(估計約1.35億美金)的名畫之後,以高價賣給了紐約博物館,她及藍道的財富當然也就多到一般人無法想像了。雖然瑪麗亞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正義才想索回這幅畫,但這幅畫會帶來可觀的財富,卻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是在一個仇富的社會,瑪麗亞這個案例要成功索回畫作的機會可能不大。而在藍綠涇渭分明的台灣,可能瑪麗亞家族是「本省人」還是「外省人」也會影響社會觀感、進而影響司法判決吧!

 

導演賽門柯提斯(Simon Curtis)也許也考慮到這個仇富的問題,所以在片中安排了瑪麗亞的父親告訴瑪麗亞,他們家族最初來到奧地利時也是一貧如洗,完全是靠著無比的努力才建立了成功的事業。讓有仇富想法的觀眾可以思索一下,齊頭式地想要大家財富平均,是否也有失正義?

 

在這裡插播一個題外話,既然影片中有大量維也納的外景戲,我就順便談談我去年帶小女兒到奧地利旅遊的感覺。雖然我在行前從比爾布萊森(Bill Bryson)的「歐洲在發酵」書中,已經知道奧地利一直以來都是歐洲反猶太主義最強烈的一個國家,奧地利人民甚至還在1986~1992年間選出曾經是納粹官員的寇特瓦德海姆(Kurt Waldheim)擔任他們的總統(這就是電影中丹尼爾布爾Daniel Bruhl飾演的正義記者所揭發的那位總統),我在心態上已經了解奧地利也許是個比較有種族偏見的國家。

 

但是實際到了奧地利(尤其是維也納)之後,還是可以強烈感受到他們的種族歧視。以我所接觸到的奧地利白人來說,幾乎都讓我覺得他們在努力維持表面的禮貌下對我們的輕視。那是一種不太舒服的感覺,連我家小女兒也都有明顯的感受,我們都認為奧地利是我們所到過的歐洲國家中讓我們覺得最不舒服的國家(當然,奧地利本身的地理景觀和文化收藏還是很值得去參觀的啦!)。

 

有點離題啦!總之,「正義」這個議題是相當複雜的,這部片讓我們有機會思考一下這件事,雖然片中有些段落的鋪陳不是那麼細膩(例如瑪麗亞第二次回到維也納去支持藍道那段),但已經是一部很值得觀賞的影片。

 

最後,輕鬆一下,我們在維也納所住的旅館,房間內的裝飾正好是克林姆這幅畫作,小女兒在上面掛了她當時剛買心愛的莫札特手工木偶一起拍照,在這裡與大家分享。^_^

 

 IMAG5130  IMAG5135

 

 

PS.本文關於奧地利種族歧視的內容,純屬個人觀感,如有冒犯或您不認同,還請見諒。

 

IMDb:7.4(不知道為何分數不太高)

MyScore:8.3(適合所有觀眾,尤其是海倫米蘭的影迷&關心二戰傷痕議題的觀眾)

(1-10分,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值得進戲院觀賞,8.5分以上不看可惜,9分以上不容錯過)

arrow
arrow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