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這部『大佛普拉斯』的感覺有點像看『海角七號』,片中充滿了道地的台語所製造出的語言趣味,以及對小人物角色極其生動的特色刻劃,觀影的當下會被導演說故事的本領牽動笑點與哭點,但是觀後仔細回想才會覺得可惜片中的敘事手法與配角塑造是有一些缺點的。不過這部片給人的感受卻比『海角七號』深刻真誠,所以即使我們察覺到影片不是那麼完美,卻還是可以非常喜歡本片,因為它有一場戲跳脫了國片中老套的社會階級批判以及台味刻意搞笑,樸實簡單地描繪出人性的溫暖與關懷。也就是這場戲,讓這部國片成了非常值得捧場的佳作。
『大佛普拉斯』劇情(甚至片名)的構想很有創意(根據導演黃信堯的得獎短片『大佛』加長延伸而成的「+ (plus)」普拉斯版):「兩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偷看大老闆的行車記錄器,會發展出什麼樣的故事?」。這樣有趣的構想,導演表面上將它拍成一部黑色喜劇,但實際上片中除了行車記錄器中的大膽性愛場面與謀殺案這個支撐影片懸疑性(也就是真正能啟動觀眾偷窺慾、「想知道後來怎麼了?」)的主軸外,劇情放入了大量對台灣社會底層小人物的辛苦生活描繪、以及對上層社會靡爛生活與仗勢欺人嘴臉的特寫,導演的悲憫與批判感是非常明顯的。
(朱門酒肉臭、路有拾荒者,本片批判社會階級差距的涵義非常明顯)
除了對小人物的悲憫,導演在片中不怕得罪純台味的南部議會民代,用了三場戲(浴池的聲色場面、與秘書的毛手毛腳、在警局的大聲嚷嚷)來描述他們、也不怕得罪外省族群,加入了蔣公廟的諷刺段落(雖然現在諷刺蔣公非常政治正確應該完全沒有壓力)、甚至不怕得罪宗教人士,拍攝了對大佛驗收唇鎗舌戰以及護國法會佛像莊嚴的對比。不過憑心而論,這些批評都是現在輿論會支持的,導演所背負針砭時事與發掘社會黑暗面的壓力應該不大。
(在一部純台味的電影裡,蔣公免不了又要被拿出來消遣諷刺一番)
本片將兩位主要角色守衛菜脯(莊益增飾,莊先生為『無米樂』導演)與撿破爛的肚財(陳竹昇飾)塑造得很好,加上劇中另一位象徵旁觀者的神秘遊民釋迦(張少懷飾),三人形成了一個活靈活現的底層小人物世界縮影,他們三人的演技也十分精彩。但是對於另外一位主要配角啟文董事長(戴立忍飾),本片的塑造就不是那麼生動了。
怎麼說呢?
~以下有雷~
本片對啟文董事長這個人物的描寫,為了順著劇情「偷窺」的主軸,很可惜就顯得比較刻板印象化:這種沒良心的大老闆一定就是家裡有錢出國留學的(而且還一定是去紐約><)、一定就是偽善的、一定就是勢利的、一定就是性生活亂七八糟的(而且還要把他的亂七八糟養眼畫面在視覺與聽覺上重複兩遍演給觀眾看,讓觀眾的偷窺慾值回票價)。
當啟文董事長的禿頭第一次在行車記錄器中呈現時,帶給觀眾的震撼著實不小,也知道導演要表達這個角色虛偽的概念。不過可惜當他後來再到菜脯的警衛室中脫下假髮,並且刻意來上一段關於「假髮不帶不習慣」的台詞時,就顯得略微多餘了。
(片中對偷窺者小人物的角色刻劃生動,但是被偷窺者大老闆的塑造就比較刻板)
這種多餘也可以連結到這部片的一個特色:雖然一般觀眾應該已經覺得導演表達得夠清楚了,但導演可能還是不太放心,希望所有來看電影的觀眾都能明白他的創作理念,所以影片最特別的,是導演在片中不時地穿插自己的旁白,有時是解釋劇情、有時是報導演員身分及配樂作曲家的創作靈感、有時則是說明自己想藉影片表達的想法。
這個特別的敘事手法在觀影時乍看是很魔幻很有趣很有味道,但可惜也因此讓影片變得有一點缺乏讓觀眾自行體會想像的深度,因為讓「劇本對白」與「演員演出」來發展故事與表達理念,好像會比用「導演旁白」這樣簡單直接的方式要困難複雜一點,但相對效果會更好。例如釋迦這個謎樣旁觀者角色心裡的想法、片尾菜脯進到肚財房子裡看到滿屋娃娃與裸女照後的心情、、、,這些導演都幫我們講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想像空間也被關閉了。
如果您覺得這樣講有點抽象,片中有個場景可以用來解釋一下,肚財在破屋中遇到失意陌生人那段,他那一句:「是怎麼了嗎?」,是不是讓您覺得揪心?是這句台詞與大雨中肚財騎著車的畫面讓人心裡有悲憫難過的感覺、還是之後導演加入的旁白呢?是哪樣東西會留在您腦海裡(心裡)比較久、佔據比較深的位置呢?
就像導演讓菜脯匆匆忙忙趕到衛生所接母親、騎著機車載著吊點滴的老母親回家,這個畫面就已經讓觀眾感受到菜脯的孝順以及貧窮,導演當然不會畫蛇添足再加上一段旁白來解釋菜脯有多孝順啊!(不知道導演在決定到底哪裡需要加旁白時會不會很掙扎,如何判斷觀眾的理解力實在是個難題啊!)
(一個畫面就道出了菜脯的家庭情況)
不過國片製作條件之艱難大家都有所認知,所以導演想出這樣感覺比較「偷懶」(抱歉這個用詞有點負面,不過實在想不到更適合的說法)的方式(「用講的」而不是「用演的」)來闡明他的理念,也許大家也不忍心苛責了。
所以本片最大的亮點還是在於為小人物發聲,真誠地抓住人性中的溫暖,這是最令人感動的部分。
這就要說到我文章開頭所說的那一場戲了,到底是哪一場戲讓本片雖然有敘事手法略微偷懶、配角塑造也稍微刻板的情況下,還能成為一部老實說是必看的國片呢?
那是片中肚財吃「面會菜」的那場戲,在這場戲中,肚財吃著老闆娘特地為他留下的雞腿,老闆娘坐在他身旁,沒有多餘的贅語,也沒有什麼生離死別的眼淚,面會菜所同時代表的淒涼與溫暖,還有這個角色所濃縮起來的、不得志的人生辛酸,很難不讓觀眾掉下眼淚。
這一整段連結到後來肚財死亡、釋迦無目的騎著車,讓人心裡受到的感動很強,一直到導演開始幫釋迦說出心裏話「也許將來他死亡時屍體都變成屍水了才會被發現」的旁白又出現時,才將這種感動給終止了。(這又是一個「用講的」還是比不上「用演的」的好例子。><)
(導演因為經費問題借不到銅製大佛,所以採用黑白攝影避開材料質感問題,沒想到黑白片反而讓本片更有發揮的空間。大佛體內暗藏的玄機,在結尾時非常耐人尋味)
在結局精彩的音效迴盪下,剛看完本片時覺得非常驚豔,國片有這樣的創意,又有這樣的技術質感,就像本片監製鐘孟宏導演的前作『一路順風』一樣,是很令人欣喜的。雖然後來仔細分析覺得本片有敘事手法上有點偷懶、配角人物塑造上有點樣板這兩個可惜之處,但是那場「面會菜」的戲實在太好了,讓全片結束時觀眾還是可以感受到那股悲傷。這些小缺點都顯得瑕不掩瑜了。
原本不知道如何來說明為何本片有這些小缺憾卻仍讓人覺得驚豔,所以一直很難下筆寫心得。正好昨天讀到荷裔美籍的歷史通俗讀物大師作家房龍(H. W. Van Loon, 1882~1944)的作品『美國的故事(The Story of America)』,其中有一段大師對哥倫布的描述:「不要用他一大堆的瑣事掩蓋他一生中最精彩之點」,對大師房龍來說,哥倫布一生最精彩之點在於他「堅信向西航行一定能有所獲」,而且用盡一生的力量去讓這件事情發生。
這讓我有了寫這篇『大佛普拉斯』心得的靈感,對我來說,本片最精彩之點在於「面會菜」那場戲,還有製作單位為拍出好片所付出的心力,所以:「不要用其他一大堆的片中小缺憾掩蓋這最精彩之點」。^_^
本片榮獲金馬獎10項提名,如果大家信任我們金馬獎評審的眼光,真的應該進戲院幫這部國片捧捧場。如果大家不信任金馬獎評審們的眼光,也可以自己進戲院見證一下,為什麼「面會菜」這場戲會在這部黑色喜劇中逼出大家的眼淚。:)
PS.本片充滿大量的台語三字經與一字經,還有極為寫實的「兒童不宜」畫面,雖然影片被列為輔15級,但我個人建議還是只適合成年觀眾欣賞,而且儘量避免與家中長輩同行,以免尷尬!><
IMDb:8.4 (國片在IMDb投票人數極少)
MyScore:8.5(值得捧場的國片佳作)
(1-10分,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值得進戲院觀賞,8.5分以上不看可惜,9分以上不容錯過)
***喜歡本文的話,粉絲團『泰瑞莎的電影文字寓』歡迎您來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terrisa.movie/),請記得設定「搶先看」可以確保收到貼文通知,謝謝喔!^_^。
一、網友Paul Wu:
Paul Wu: 大佛普拉斯的預告蠻歡樂的,但扣掉導演的旁白,
其實電影的風格偏藝術電影,甚至電影中情慾戲的處理,
讓我出神想到蔡明亮導演~阿堯導演講的太多,讓演員演的太少,很多內心戲,我覺得三兩下就閃過,造成反思力道不足~
這些旁白,或許剛開始還蠻新鮮,但到最後我覺得有點over,
整體上就跟當年看完 海角七號一樣,電影很棒,但就覺得少了什麼? 雖然電影還是有些缺點,
但我還是推這部電影,(最後我還是很好奇,電影開始的衛生所,台灣的衛生所還有這樣子的嗎?哈哈) 謝謝您精彩影評的分享!!
泰瑞莎的電影文字寓:哈哈!我跟您的感覺差不多。真的導演講的太多啦!><
我也不知道衛生所是不是這樣,倒是片中的行車記錄器有一段可以記錄很久(好像是從基隆開回金山嗎?)這裡好像有小BUG。我先生前一陣子熱心鑽研過行車記錄器,他說一般的記憶體不可能這麼大,錄這麼久,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而且會不斷複寫過去,不可能這樣的。哈哈!拍戲真辛苦,一點細節都不能馬虎啊!:)
二、網友MUFU Huang
MUFU Huang:導演旁白太多不影響,說真的,現在看電影的人沒時間動腦思考,看不懂的片子傾向否定它,「生存者」「母親」都是這樣被一般觀眾定義的電影「因為看不懂也不想去好好瞭解、直接以自身偏見來認定它是爛片」黃信堯導演的旁白比較像一種用心的體貼,也符合看慣爽片不加思考、照單全收的族群們的喜好!有耐心的觀眾太少,黃導的用意也是擔心這些人無法意會片中情境...(黑白片要不讓這些人睡著,真的是需要這樣讓人發笑的聲音才行啊)
泰瑞莎的電影文字寓:哈!這其實見仁見智啦!不過就像您舉的例子,『母親』的導演不會怕觀眾看不懂就要在片子裡加旁白來說明啊!如果他這樣做了肯定沒有半個重量級的影劇界人物會幫這部片說話了。><
其實作品拍出來之後,要怎麼解讀就是觀眾的事了,我不太明白導演擔心觀眾看不懂的原因是什麼,不過如果本片劇情要完全用演的呈現出導演旁白中的理念,可能還真的是要更多的琢磨才行。
例如我就看不出導演片中有設計什麼劇情對白來呈現「人類可以到外太空了卻不能了解別人的內心」這個想法,但是我看到菜脯到肚財的房子裡想念他,卻有另一種感動,這時導演的旁白跑出來說明,就會讓我很困擾也產生抽離感。
我對導演以詼諧的聲音語調來介紹劇情或做一點幕後人物介紹的特殊效果並沒有意見,但如果導演想說明他「想表達的理念」最好還是更進一步設計雕鑿劇本與對白「用演的」比較好。
這一點張作驥導演的作品可以是很成功的範例。:)
謝謝你分享你的看法。^_^
MUFU Huang:我想,這也是一種為了節省成本的呈現方式,不然那些行車記錄器影像裡發生的事也可以用演的不是嗎?
泰瑞莎的電影文字寓:的確,台灣拍片經費有限,這樣很能節省成本,但是行車記錄器裡的內容如果都用演的,可能反而效果沒有用「聽」的來得好,人的偷窺慾視覺上來一場超刺激的就好,其他安排用想像的更是高明啊!><
MUFU Huang:所以黑白色調、夜晚場景、陰濕天氣,還有行車記錄器,反而是一種出乎意料的加分與呼應,看不到聽的到也滿足獵奇心態...對我來說這部片瑕不掩瑜...
泰瑞莎的電影文字寓:對啊!全片的氣氛掌握得非常扣人心弦。:)
MUFU Huang:技巧聰明又能省到最高點,挺厲害的
泰瑞莎的電影文字寓: 是的!所以值得推薦。:)
至於啟文蕫事長在貨櫃警衛室裡把假髮拿下來那段,我也覺得一點都不多餘,看到他一邊把假髮拿下來一邊說:「你有看過我這個樣子嗎?」看得我得超毛的,直接把最隱密最難堪的樣子在菜脯面前揭露,這樣簡單的一句話跟一個動作,就讓菜脯知道他已經知道他們看到不該看的東西,如果我是菜脯,真的會嚇到心臟病吧!
http://www.hbay1g.com/
http://www.converse-yo.com/
http://www.vansshoes-yo.com/
http://www.superdryo-tp.com/
http://www.chocoolatey-tp.com/
http://www.hollistery1g.com/
http://www.stay-real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