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0816273.jpg

今天不是沒有電影可以推薦,而是很想跟大家聊聊這本作家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的最新作品,中譯本終於在3/26上市。我在去年買了原文書,但英文功力不夠看了不到50頁就放棄了(後來看到翻譯何穎怡小姐的艱辛翻譯歷程,才知道自己想獨力看懂原文版無異是癡人說夢😂),將之擱置在書架上一年後,我終於有機會看完這本心儀已久的大作。

這本小說的寫作技巧與形式可能是前無古人,全書以人物口白的方式與真實夾雜杜撰的史料構成。故事敘述1862年林肯總統的小兒子威利在內戰開打不久後因病去世,當時他才11歲,是林肯最疼愛的小孩。在喪子的打擊下林肯幾乎無法承受這股悲傷,所以在葬禮過後的當天夜晚,他來到放置兒子棺材的墓園,將兒子的遺體拖出來抱在懷裡,只想再重溫他的面容。

墓園中有許多鬼魂,他們都是流連在「中陰」(Bardo,藏傳佛教中所說的人已死亡但未投胎時靈魂所處的狀態)中不忍離開、不想承認自己已經死亡的亡魂,其中有三位特別熱心的鬼魂(一名牧師、一名同性戀美男子、還有一名善良的印刷商),想幫助小威利快快離開這中陰之地,也目睹了林肯的悲傷。

林肯造訪墓園如此難捨兒子的遺體,在墓園中陰界造成極大的轟動,也引來所有的鬼魂爭先恐後要讓小威利替自己伸冤。作者就借這些鬼魂之口,勾勒出美國內戰歷史前的社會現象、黑人血淚、林肯所面臨的壓力、宗教審判的意義、神的意旨到底是什麼、惡行的懺悔又從何而來、人對過去的眷戀與自我欺騙、自由的意義...等等許多引人深思的問題。

書中充滿了許多的遺憾:再也無法欣賞人間美景的遺憾、再也無法與所愛之人相聚的遺憾、為何不能好好保護好孩子性命的遺憾、為何必須發動戰爭奪去許多人命的遺憾、為何自由必須付出慘痛代價的遺憾、為何不能珍惜自己生命的遺憾、、、、太多太多了,令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幾乎要常掩卷暫停,不忍想像、無法承受。

尤其是林肯總統的悲傷與遺憾,書中的描述真是令人難過,內戰初期的失利,輿論的撻伐,喪子的悲哀連帶引起的罪惡感(有多少子弟因內戰喪生),要有多堅強的心智才承受。但最後林肯總統抱著愛子的遺體,體認到他如果想要再見到心愛的小兒子,並不是要到墓園裡,他的孩子無處可尋、但也無所不在。

威利的死讓林肯總統得到了力量,他不能失敗,不能讓因內戰而失去的生命毫無意義,1862年後的林肯總統,在哀傷的面容下有了更堅強的意志。

作家喬治桑德斯曾在雪城大學的畢業典禮中說到自己一生最後悔的事,是高中時沒有幫助一個被霸凌的女同學,當時他覺得自己沒有加入霸凌已經很好了,後來才知道他做的不夠多,不能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這一點他在小說最後也有隱約帶到,當最後那三位熱心的鬼魂為了拯救威利、以及向一名女孩鬼魂懺悔時所做的犧牲,是會令人感動的。

這是一本刷新讀者閱讀經驗的好小說,這位作家以前的作品都是短篇小說,中文版有『十二月十日』,也是很值得一讀。我想若他將來得到諾貝爾獎也不會令人意外。

這個週末我窩在家中就是專心閱讀這本小說,雖然過程中心情連帶受影響有點憂鬱,但最後讀完後開始回味,心裡還是感到充實與快樂的。😊

 

arrow
arrow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