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會上又出現了幾件大大引起爭議的司法判決,究竟司法正義何在?不禁讓我想起了這部影片,講的雖然是日本的司法問題,但是其中包含的人性問題應該是不分國界的。

嫌豬手事件簿(原文片名儘管如此,我沒做過,英文片名:”I just didn’t do it”)是日本大導演周防正行的作品,這是一部探討日本司法制度及法律程序的電影。

對比於最近正熱門上映中的告白中所強調的,日本司法制度對未滿十四歲少年的寬容簡直到了放縱的地步,這部影片卻是想要凸顯日本司法制度中,對未經定罪的嫌疑犯過於嚴苛的處置及非人道對待,藉由一個冤獄事件來控訴法界對國家公權力的任意濫用,以及人質司法這個特殊現象的荒謬性。

劇情敘述一個在電車上被誤認為色狼的男主角,因堅持自己的清白,不肯接受警察的建議隨便認罪罰款了事,反而讓自己陷入了冗長的拘留監禁及訴訟程序,最後身心俱疲之下甚至還是在一審被判有期徒刑三個月。全片以男主角的觀點完整呈現了整個司法程序的流程,最後以他在被判刑後的一句內心獨白:「儘管如此,我沒做過!」為這部電影畫下了一個極為遺憾的句點。

觀眾應該原本與男主角一樣,深信司法將還給他一個公道,但隨著劇情(司法程序)進展以及正義律師一步步的解釋,越來越覺得勝算渺茫,隨著影片結束,觀影者的沉重心情更是堆疊到最高點。雖然明知不會有什麼類似洛城法網的歡喜好結局,但眼睜睜看著一個什麼也沒做的好人,就這麼在警方、檢方、法官等人先入為主的偏見層層串連之下,終究要背上不實的罪名,心裏總是感到十分無力與灰心喪氣。

這部影片中呈現出司法案件中一個很基本的問題:法官審理案件的心態,法官判決時究竟是要抱持何種心態?"寧可錯殺一百,不可漏掉一人”?還是寧可錯放十個壞人,不可冤枉一個好人”?由於影片是以無辜的冤獄受害者觀點來拍的,導演在一開頭也就給了明確的答案。

片中所提出最重要的一個現象,是法官對社會上人人痛恨的案件要做出「被告無罪」判決的困難與勇氣,這除了關係到個人的道德勇氣問題,還牽涉到整個體制內的考績升遷、人為制肘及同僚壓力等等複雜的人性利益糾葛。所以,有時候旁觀者覺得理所當然的正義公理得到伸張,背後卻隱藏著無人知曉的人性光輝。相對地,正義公理之所以無法伸張,也不過是當事人理所當然的人性懦弱罷了!

值得玩味的是,因為這部影片是以被冤枉的加害者觀點拍的,所以我們會覺得法官應該宣判被告無罪才是正義的。相反地,若是我們站在受害者的立場來看呢?我們會不會也是先入為主地認為:「為什麼電車上那麼多人,這麼巧就是他被誣賴嗎?這種色狼實在是防不勝防,為什麼要相信他呢?」也許我們就會希望法官宣判被告有罪,才是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原則了。究竟什麼是正義?人們是多麼容易受到偏見所影響?也許也是這部影片的弦外之音吧!

以這部影片來對照前一陣子引起台灣社會公憤的女童性侵案,法官宣判被告無罪,進而引發女性團體發起「白玫瑰運動」,呼籲不符合社會期待得不適任法官下台,不知道該法官是否看過這部影片。再聯想到最近的扁珍二次金改無罪判決,衷心希望該法官也不是拿這部片來當作自己良心的慰藉品才好。

因為,電影中的主角,真的是無罪的,而上述台灣現實中的案例,被告真的是無罪的嗎?宣判被告無罪真的呈現出法官的道德勇氣嗎?我對此存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