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聽過趙氏孤兒的故事,但是卻總是只知道個模糊大概,這次陳凱歌導演將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引發了我的興趣,雖然我對陳凱歌導演的讚嘆還是停留在他1992年的經典代表作霸王別姬2002年的催淚好戲和你在一起,他後來的作品無極梅蘭芳水準及成果就沒有這兩片好了。

看完電影後GOOGLE一下趙氏孤兒的真正史實及傳統戲劇內容,請參考趙氏孤兒的來龍去脈http://www.epochtimes.com/b5/4/6/11/n566236.htm,才知道這一部趙氏孤兒電影將史料改編甚大,除了劇中人物人名相同,忠奸關係大致與傳統戲劇類似,其他劇情設計均已大幅修改,幾乎可以當作一個獨立的故事來欣賞。

導演陳凱歌在影片的前半段(也就是趙氏孤兒生死難料之前)展現了他驚人的說故事能力,無論是開場、倒敘、伏筆、氣氛醞釀、張力堆積等等,無一不恰到好處,將政爭的殘酷詭詐、人性的善惡掙扎與忠義犧牲之情拍得入木三分,讓我目不轉睛,隨著劇情發展全神貫注,連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完全重現了他大師地位的水準。

可惜高潮之後,劇中主角程嬰犧牲自己的兒子換來趙氏孤兒的平安,將他撫養長大,同時訂立了奇怪的復仇計畫(將趙氏孤兒帶到仇人家認仇人做乾爹,好讓將來孩子長大後再親手殺他)開始,劇情就有點鬆散了,這部分的劇情似乎與傳統戲劇中的劇情比較相似,感覺上導演想藉由這個在現代看起來匪夷所思的劇情來反覆辯證人與人之間情感形成的原因,以及人性中情感信任與利益衝突之間取捨的複雜性。

不過,我個人覺得這部分並沒有成功,拉哩拉雜的劇情,加上實在無法自圓其說的人物動機與劇情走向,使得這一大段趙氏孤兒的成長過程成為全片的大敗筆,也將影片前半段堆積出來的戲劇效果及驚人氣勢削弱了不少,非常可惜。

影片後半段不知道為何一定要加上一場大陣仗的兩軍交戰戲碼,似乎中國古裝片都非加上這個賣點不可。其實就整部電影來說,這場戲幾乎是完全沒有必要的,而且還曝露了導演不擅長拍這種戲的缺點。
最後還好靠著葛優及王學圻這兩位優秀演員的演技,才讓有點陳腔濫調的復仇結局不致於令人無法忍耐。

這部電影雖然只有半場好戲,但是光看這半場好戲,以及演員的精湛演出,也就值回票價了,劇中有一些對白,很明顯是導演想藉演員之口來讓觀眾思考一番的道哩,(例如:良心在人面臨關鍵抉擇時的重要性),雖然有點斧鑿,不過看看導演如何詮釋他的人生哲理,倒也是一番收穫。

另外,如果看過和你在一起的觀眾,也可以將這兩部片做一個比較,雖然一古一今,不過片中牽涉到一樣微妙的父子情結,同樣是辛苦養大的養子接觸到更強大進步的另一個父權象徵後,原來的父親面臨孩子抉擇認同的問題。顯然背棄自己的父親這個問題這麼多年來在導演心中一直佔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也許對照著霸王別姬中的文革場面及導演的自傳少年凱歌來解讀,可以窺見文革時期背叛父親這件事情,一直在導演心中留下一道難以磨滅的傷痕,也許對他來說,這是一個自己永難寬恕自己的罪行,也是一個他不知不覺會放入作品中想要贖罪的主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