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天終於有機會看了人神之間這部獲獎無數的電影。這部以宗教為主題的影片得到坎城影展的評審團大獎,也得到法國奧斯卡凱撒獎最佳影片,更在歐洲創下了極為驚人的票房紀錄。但是,這卻是一部題材相當嚴肅、人物相當單純、情節相當簡單的宗教電影,竟然能引起如此大的觀影熱潮,實在值得我們探究其原因。

這是一部根據真人實事改編的影片,劇情描述八位在曾為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傳道的法籍傳教修士,一向與當地居民有著良好的互動關係,即使大家也許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並不會造成彼此的隔閡,反而更徹底地認知到在聖經及可蘭經中,許多教義是相同的,人類都是神的子民。但是當地政治及宗教紛歧引起的內戰動盪越演越烈,對外籍人士及異教徒的暴力屠殺事件接踵而來。面對死亡的恐懼,這些修士必須做出抉擇,是否拋棄修道院及倚賴他們醫療協助的當地居民,棄院而逃,還是留在修道院,與人民一起恐懼、進而殉道。

影片的重心就在這些修士各人的內心掙扎與他們之間對於宗教賦予神職人員的職責究竟為何、殉道是否值得是否正確的辯論,以及當地政府官員、軍方、反叛軍各種人物與他們互動中他們所顯現的人道思想。可以想見這部片想要進行教義探討的目的非常明顯。

最後修士們達成共識,決心留下殉道,歷經了數次逼近死亡的威脅,最後他們終於在一個下著大雪的深夜,被不知名的武裝部隊綁架,進而慘遭殺害。電影就在大雪紛飛的背景中,鏡頭緩緩搖過他們的墳墓十字架及修道院下結束。

關於這個真實事件的詳細資料,請參考周星星的文章: http://blog.chinatimes.com/jostar2/archive/2011/04/11/647174.html 看過之後會對影片中的背景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這部片中引用了大量的聖經章節、教義、詩歌,有宗教信仰的觀眾一定會覺得字字珠璣,沒有信仰的觀眾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人生智慧。許多影評都會提到其優美的詩歌、音樂,以及暗喻最後的晚餐那一段柴可夫斯基天鵝湖配樂的巧妙運用。這一段將天鵝湖中垂死天鵝與王子面對難以挽回的悲劇預告所帶來的心神激盪下、宣洩而出充滿情感張力的音樂,配上八位神父各自若有所思、相知相惜的鏡頭剪接,實在是極為深刻感人。

原本我將這部影片的主題想成是與日本著名作家遠藤周作(其作品均為探討宗教的大作)的作品沉默相似。沉默的故事是講在日本基督教剛開始傳道時,政府打壓教徒的殘酷事件,面對死亡及酷刑煎熬的信眾及神父,只要公開宣稱自己放棄基督教信仰、在大眾面前踐踏耶穌的畫像,就可以獲得釋放。有些人照做而撿回一條性命,但之後鬱鬱寡歡,有些人堅持信仰不願屈服,最後在酷刑中慘死。沉默"就是在探討存在於這些受難者心中的疑惑:”為何在信主的子民面臨如此大的浩劫時,神卻保持沉默?神的旨意究竟是什麼?信仰究竟是什麼?”

可能是我原先的期望過高,所以老實說,我個人是覺得人神之間片中的宗教性太過狂熱,對於為何必須護院殉道的辯證無法像"沉默"中那樣深入,所以看完後我並沒有太受這部電影所感動。

但是,第二天,我看了新少林寺DVD,沒想到,我對人神之間的觀感,卻因此有了轉變。

新少林寺是一部很商業很通俗的影片,我個人是覺得拍得不怎麼成功,節奏拖泥帶水、劇情缺乏中心思維,我就不對它多做敘述了。


為什麼拿來跟人神之間做比較呢?因為新少林寺片中也是引用了許多佛經的句子以及佛家的思想,最妙的是,影片的最後有一場護寺大戰,片中少林寺的師父們為了少林寺不可辱以及種種莫名其妙的原因,和來入侵的軍閥軍隊展開一場敵眾我寡、武力懸殊的大廝殺。看著這部片將為何要護寺殉教?”這個深沉的議題拿來當作大場面武打爆破重頭戲的藉口,輕輕鬆鬆不經大腦地將何謂犧牲?何為寬恕?”這個好歹可以稍加探討的主題轉成廉價的悲情與煽情,簡直像在看一場鬧劇。

就在這個時候,我了解到人神之間的好,它也許沒有辦法不失主觀地探討這些重大的宗教議題,但是它很誠懇、很用心地帶領觀眾來思考這些問題。讓觀眾在內斂精細充滿美感的氣氛中,屏除外在的眾聲喧嘩,沉穩地做一趟內心的宗教思考。其實它也可以呈現得很廉價、很煽情、或是很聳動,就像新少林寺一樣。但是它沒有。

這樣一部影片可以成為歐洲的賣座強片,實在是令人佩服他們普羅大眾的文化素養。好的影片與好的觀眾,就像是魚幫水、水幫魚一樣,是會共同成長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