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果兩部片只能選一部看的話,我會選擇”囧男孩”,當然,既然我這麼說了,表示兩部片我都看過了,而我比較喜歡囧男孩,除了題材較吸引我的因素外,囧男孩中主軸想呈現的兩個小男孩的情感、生活與觀點,與海角七號中主軸呈現的兩種中日男女愛情相對照,也比較自然動人.不過海角七號的枝節配角部分的確是出乎意料的精采.說實在,原本是不太想去看海角七號的,但覺得自稱是喜愛電影的人對這部近年來台灣電影的奇蹟片不加以關心的話好像說不過去,只好跑到華納威秀去與長長的人龍一起湊熱鬧了,真不是蓋的,非假日竟然出現排隊人潮,全部是要看海角七號的,真是盛況空前!囧男孩倒是出自真心想去看的,也沒什麼人,不用排隊.
兩部片就結構完整性與劇情合理性來看,都不能算是百分百的的沒有缺點.”囧男孩”的缺失在於孩子們間的無意義瞎鬧部分著墨略多,容易讓觀眾失去耐性,而將影片劇情拆成幾個不連續的段落,感覺上是編導還沒有做好拍一部劇情長片的準備,所以只好將故事拆開來說,幾個大的段落與段落之間如果能再增加一些巧妙的連結,串聯起完整性的話,這部片子就幾乎沒有結構上的缺點了.”海角七號”最大的敗筆在於男女主角間的感情進展難以自圓其說,而貫穿全片以動人的日語旁白與配樂營造浪漫催淚氣氛的情書主軸,仔細想想是跟這部片的劇情與故事內容幾乎沒有什麼關聯的,這是蠻諷刺的弔詭,一個佔影片長度甚多的東西,其實是可以將之抽離而不影響故事進展的,而劇情中將其與影片中人物連接起來的原因又太過牽強,可以說,這些情書段落像是一支支的MTV穿插在影片中,隨時讓觀眾被置入行銷地感動一下,親日一下,落淚一下,然後看完整個影片後仔細一想,ㄟˊ,我剛才是在哭什麼哭啊?所以”海角七號”即使在段落的銜接上很流暢,但有些本質上不合理的地方使得這部片無法像”囧男孩”那樣令人在看完後的回味期還能有更深層的感動.
就角色人物的塑造來看,這兩部片不約而同地都非常成功地塑造了影片中的配角,也都是一些很典型的台灣人小人物,精采的對白,口調,實在是令人從會心一笑進而捧腹大笑,相信大家都不會否認,”海角七號”若少了鎮代會主席、主席的跟班、茂伯這幾個角色,影片的成績可要大打折扣了.”囧男孩”中二號的阿嬷也很精采,真想不到國片經過了這麼久,還是靠這些老演員們撐起一個表演藝術的殿堂. 我個人覺得”囧男孩”中一號的爸爸是一個比較失敗的角色,過於做作不夠真實.”海角七號”則是每個人物都刻劃得很入味,相當難得.
最後說說這兩部片最令人感動的部分,”囧男孩”不用說,就是三個小孩用十幾支電風扇加上長條捲筒衛生紙構成的異次元空間段落,加上小女孩林艾莉卡片上的一句:”媽媽說保持微笑就不會感到害怕了”,呼應前面二號問她的唐突問題:”你媽媽死了你怎麼還一直這樣笑?”不知為何這段幾乎令我泣不成聲,直到現在每想起那段配樂及畫面,心裡還是有滿滿的惆悵.”囧男孩”雖然傳達出的氣氛是有點哀傷的,還好最後編導給了我們一個光明而開放的結局.”海角七號”則是男主角的繼父對他的那種小心翼翼不著痕跡的關愛之情令我覺得感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角七號”中想傳達的親日氣氛,令我看了有一點不是很舒服,上週看了李四端專訪導演魏德聖,原來導演的中心思想是希望大家放下仇恨,所以他的下一部關於霧社事件的影片”賽德克•巴萊”也會是著重於原住民與日本人兩族間的放下仇恨.我是很贊成”放下仇恨”這個觀念啦!不過當仇恨及災難的製造者及加害者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反省傾向時,身為受害者民族中一份子的我們是否需要再為他們宣導這個觀念呢?如果今天是一個猶太人拍一部希望大家放下對德國人的仇恨的電影,那倒是比較能令人接受,畢竟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德國人在戰後的反省與自責.此外,也許導演也能拍部電影,讓大家放下228的仇恨,畢竟,這樣的仇恨,是直接影響台灣這幾十年來政治動盪族群隔閡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最最需要放下的部分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