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導演楊雅喆的上一部作品”冏男孩”,記得當初在電影院觀賞時哭得雙眼紅腫,也覺得這部藉由描述兩個男孩的成長故事來呈現生命中的許多無可奈何、帶點哀傷氣氛的影片,說實在比那一年同檔期的超級賣作片”海角七號”要真誠質樸得多。如今楊導演又再次推出新的作品,雖然看預告片中劇情牽涉到政治,很容易讓人一想到就很累,而且看幾個年紀已經不小了的主要演員演出校園片情節,感覺也很尷尬。不過在網友一片好評聲中,我覺得還是有義務進戲院捧場一下。
看完之後,並沒有太受感動,雖然整體來說這部電影的人物刻劃得還蠻令人印象深刻、整部片製作得也很用心,片尾的感傷氣氛也幾乎令我稍稍哽咽。但總覺得這部片缺少了一種讓觀眾能完全投入劇情中的元素,也就是說,它讓我覺得這是部”戲”,而不是一個真正能感動人的”故事”。
為什麼呢?我想了幾天,覺得可以用兩個方面來討論。
首先,佔了影片中很大份量的校園威權政治力介入(高中時的教官)以及大學生群眾運動(野百合事件)都是存在於許多觀眾記憶中真實發生的事,我個人就參加過野百合靜坐抗議活動。但是導演在這幾段中的處理讓人覺得很不真實,完全一面倒的觀點(八股刻板的教官面貌、中正紀念堂廣場前的肅殺氣氛),也許是出自導演的個人經驗或是資料蒐集,但卻與我的記憶經驗不相符合(我記得高中時的教官多半已查覺到民意趨勢,頂多就是常常公開鼓勵學生入黨,某些教官甚至還蠻關照弱勢學生。另外我印象中野百合當時的廣場上並沒有甚麼肅殺氣氛、參加的學生也完全不怕被點名作記號,事實上,我們一群同學從新竹坐車北上,氣氛頗為輕鬆,說來慚愧,好像還有一點歡樂趕集的味道)。
所以,我要如何去投入這樣一個與我記憶中不相符的時代背景重現呢?
當然這樣的設定是有導演的訴求重點與戲劇效果,但它就讓我覺得這是”戲”。或是它就是想要鎖定某些記憶與之相符的觀眾群,而非是部可以不分地域、不分派別、打動所有人的作品。
不僅如此,仔細想想,這部片中很多場景都讓人感覺在做戲,例如:極度娘娘腔的男同學(還有他的婚禮)、大張旗鼓的浴廁突擊、火光四射的操場叛逆舞會(包括平時不可一世、此時卻只能無助跺腳的教官)、野百合廣場上主角們的喝酒玩牌、超市購物時男同志主角與愛人的對話、男女主角宛如八點檔的機場分離戲、最後男女主角在乾枯的泳池中的嬉鬧傷感,、、、、、,寫到這裡才發現,原來真的有這麼多劇情都讓人覺得太過戲劇化、太過誇張,反而削弱了導演想表達的深沉主題。
那麼,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是甚麼呢?
這就進入到我想討論的第二個方面。
以我個人粗淺的認知,同志議題、反威權政治議題、情感的付出與回報沒有道理可講的人生無奈、真實人生與校園理想的衝突與矛盾,大概是這部片想講的幾個重點。政治的部分這裡就不談了。其他的主題一般都必須經過劇情安排人物的遭遇、抉擇、心態描述,才能完整闡述。
但是這部片在這部分卻有著許多沒有完整交代的人物心態轉折,例如:個性剛強的林美寶(桂綸鎂飾)明明深愛陳忠良(張孝全飾),為何願意接納何心仁(鳳小岳飾)?既然想成全他與富家千金,為何又願意成為小三?陳忠良為何如此害怕同志身分曝光?劇情中都已經安排他的一個娘娘腔男同學舉行同性婚禮了哪(這個娘娘腔男同學的角色設定應該是讓整部片變得虛假的最大殺手)!何心仁是為什麼會從學運風頭人物變成權貴階級的應聲蟲?難道哪一天睡一覺起來人的理想性就會自動消失嗎?
如果在主要人物歷經人生重要轉折點時的心態劇情中都隻字未提,那觀眾要如何投入這個故事來感同身受呢?
所以,觀眾就只能”看戲”了。即使演員演得再好、劇情最後氣氛營造得再惆悵,都無法激起人真正的感動。
說了這麼多,大概可以歸納出我個人覺得這部電影的兩個大問題,一是背景氛圍建構的一廂情願、一是導演在故事中沒有放入真正個人對這些角色的真誠感受。導演像是一個聽了一段好故事的作者,想要將這個故事用影像與大家分享,卻忘了放進他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看法、對故事中人物的真摯同情,觀眾只是跟著他,看了一個大部分情節與人物反應都想當然爾、雖然精彩動人或是引人傷感、但終究無法引起人心中最深沉感動的作品。
很奇怪地,看完這部片很自然地將它與大陸導演婁燁的兩部名作"頤和園"加上”春風沉醉的夜晚”相比較,"頤和園"也是講述一個女主角對在校園中結識的男主角鍾情一生、卻在情感上不斷飄泊的人生際遇,主角們參與六四天安門事件是其中重要的支線,而"春風沉醉的夜晚"的題材則是涉及同志議題、以及男男、男女之間牽扯不清的情感宿命。"女朋友、男朋友"感覺像是兩者題材的綜合。相較之下,這兩部片在技術上敘事的技巧以及對人物觀點的掌握勝出許多,更重要的是,婁燁的作品可以明顯地令人感受到導演對劇中人物的悲憫,也可以看出導演更深一層的人生體驗與文化素養(尤其是”春風沉醉的夜晚”,建議沒看過的觀眾一定要去租DVD來看)。我個人是覺得我們這部在暑假中相當賣座的國片”女朋友、男朋友”,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欠缺一點。
當然,這部片在近期國片中已經算是成績相當突出的作品了,我這是用嚴格的標準在檢視這部影片,畢竟楊導演曾拍出”冏男孩”這樣真誠感人的好電影,應該是值得觀眾更高的期待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