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部『愛與黑暗的故事( A Tale of Love and Darkness)』已經兩三週了,一直沒有花時間寫下心得,想想再不寫可能就不會寫了,所以在此簡短記錄一下觀後感,這是部好電影,不寫對不起它。^_^
這部完全以希伯來語演出的影片,根據以色列大作家艾默斯奧茲(Amos Oz,1939~)的同名自傳小說改編,由大家所熟悉的才女明星娜塔莉波曼( NATALIE PORTMAN)自編自導自演。影片在小規模的場景中呈現出以色列(耶路撒冷)在1947年建國前後幾年間的政治社會狀況,不僅讓觀眾了解猶太人建國這件事對他們的重大意義,也深刻刻劃了一個女人在生涯夢幻破滅後的無助感。
故事以老年艾默斯的回憶與童年艾默斯的觀點來敘事,我們可以看到艾默斯在成長過程中如何深受母親的影響。艾默斯的父母親都是知識份子,但是父親的光環更為亮眼(能出書、也在出版社有受到尊敬的工作)。母親法妮雅雖然學識豐富又充滿想像力,但在戰亂時期從烏克蘭移居耶路撒冷結婚之後,也只能在家當個家庭主婦,隨時感受到生活的拮据,以及來自先生、婆婆的壓力。她生活中最快樂的事,可能是與小艾默斯一起編織故事,灌輸給他充沛的人文思想。
片中以一個俊美男子的形體來象徵母親法妮雅心中對未來(包含以色列建國後的榮景以及個人可以發揮才能的生活)的希望,但是當以色列真的建國了,結果卻不如理想中美好。以阿戰爭從建國的那一天起就已經開始,耶路撒冷從此陷入常年的戰爭恐懼當中。母親法妮雅夢想中的未來未能實現,生活因戰爭陷入了更可悲的地步。她無法承受,歷經數年的憂鬱症痛苦之後,在艾默斯12歲(約1951年)時自殺。
母親的自殺結束了艾默斯的童年,他改換姓氏離開了這個無法真正理解母親痛苦、逼使母親自殺的家庭,多年後才與父親相見、互相諒解。
整部影片雖然有點沈重,但最後還是能帶出觀眾打從心底的感動,也讓我們明白了片名的由來。當艾默斯表達出他無法拯救母親的遺憾時,我們才了解,長久以來母親法妮雅在充滿關愛下說給兒子聽的每個故事中,包含了多少她黑暗的心境。
也許有些觀眾會覺得很難理解法妮雅的行為原因、也很難消化電影中陰暗的意象,所以這部片在IMDb以及爛番茄上評分的人數很少、分數也不高。我個人是還蠻喜歡這部片,可能是因為我可以理解母親法妮雅的心情,也可以感受到艾默斯受母親影響的喜悅以及失去母親的痛苦。
片中有一段劇情描述艾默斯父親好友私下買了艾默斯父親滯銷的著作(父親不知情還與母親出門慶祝),搭配作者回憶的旁白:「天堂和地獄就在每個地方,一念之間,人就自相殘殺宛如地獄,一念之善,大家就能在彼此身上,找到天堂。」很能令人感動。由這個小地方來隱喻以阿之間的衝突、以及作者為母親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家庭感到不值(她值得對她更有善念的地方),是很令人難忘的。
出生于耶路撒冷、身為聰慧女性的娜塔莉波曼對這本傳記小說一定有很深的感觸,她的劇本改編以及影像敘事把這個故事講得十分流暢,畫面充滿美感配樂也相當動聽,雖然文藝氣息濃厚,但該有張力的地方也能處理得很好,是一次很令人驚豔的首次執導能力展現。小童星Amir Tessler的成熟演出也讓影片加分不少。
以下這兩張照片演員本尊與角色劇照的對比實在很有趣,忍不住打破這個部落格「懶貼圖」的慣例,放在這裡供大家參考。:)
(資料來源:IMDb)
最後,看過這部片,我才約略知道二次大戰後位於巴勒斯坦地區的以色列預設領土曾受到英國託管,也才知道耶路撒冷、加薩走廊為何因地理位置敏感而導至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間的常年征戰。這是電影寓教於樂的功能,也許是可以勸說朋友一起去看這部冷門電影的理由之一。^_^
這部片應該快要下檔了,有興趣的朋友請把握最後機會!
IMDb:6.3 (全片使用希伯來語的電影恐怕不會受主流市場歡迎)
MyScore:8.8(適合所有觀眾,尤其是對以色列歷史以及女性心理有興趣的觀眾)
(1-10分,7分以上可以一看,8分以上值得進戲院觀賞,8.5分以上不看可惜,9分以上不容錯過)
***喜歡本文的話,粉絲團『泰瑞莎的電影文字寓』歡迎您來加入(https://www.facebook.com/terrisa.movie/),請記得設定「搶先看」可以確保收到貼文通知,謝謝喔!^_^。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