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舔絲絨(Tipping the velvet)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女同性戀間的用語,也是近年來極受注目的英國女作家莎拉華特絲所寫的維多利亞女同性戀小說三部曲之一的書名。
讀”輕舔絲絨”是一個頗為獨特的閱讀經驗,這位作者及其作品的概略介紹請參考”牛頭犬的資料庫” http://mypaper.pchome.com.tw/bmet/post/1313850934
這本書很像煽情的羅曼史加鹹濕的色情小說,但是擁有文學博士學位的作者卻以她豐富的背景知識及人文涵養,在書中建立了一個極為逼真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及數個為情所苦栩栩如生的人物,藉由呈現出當時的社會現象,注入作者自己對社會議題、女性議題及人性糾結的觀點,使得作品超脫出庸俗小說的高度,進入傳世作品的殿堂。
讀這本書前一定要先看紀大偉先生的序文,會對這位作家的背景及作品特色多一點認識。
作者自認相當喜愛狄更斯作品並受其影響,從這部”輕舔絲絨”也可看出大概,這本書分成三大部分:”靈魂初悸”、"紙醉金迷"、”相見恨晚”,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法講一個一位發現自己同志傾向的女孩南西,隨著她心儀的男裝麗人明星女友凱蒂,由鄉下進入倫敦,經歷種種不凡、悲苦、虛華、墮落、消沉、樸實的生活,最後遇到人生真愛找到人生方向的故事。
看故事大綱就覺得與狄更斯”孤星血淚"的故事大綱很像,對不對?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狄更斯那種古典含蓄的寫法,這本書的某些內容對我來說是稍嫌露骨直接了一點,缺乏一點美感。如果不是知道這位作家已經只靠五本小說就已入圍布克獎三次,我大概還會不知天高地厚地批評一番這些太像低級小說的部分。^_^
但是一本書在讀者心中被歸類為好作品與壞作品的差別,一方面會受評論的影響,一方面作品本身也會說話,這本書讀到最後,自然會有一股令你感動的力量,讓妳透視書中人性的美好與溫暖,也讓你對在癡情慾望中打滾的人們,多了一份惻隱之心。這可能就是好壞作品的差別所在了。
莎拉華特絲這系列作品還有”華麗的邪惡”與”荊棘之城”,有時間的話應該都值得一看。
女同性戀及男同性戀在現今社會到底是哪一種比較容易被接受?我也不知道。以前有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最近也傳出高中同性戀女生相偕自殺的新聞,相較於男同性戀公眾人大方公開自己戀情的新聞屢見不鮮,似乎女同性戀人士的道路更為艱辛。
我實在不明白,同性戀或異性戀,不就是當事人雙方兩個人自己之間的事嗎?關其他人什麼事呢?礙著誰啦?一般大眾及宗教團體為什麼要有意見呢?
可能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恐懼在人類的心裡無所不在的關係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