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久仰石黑一雄的大名,很慚愧直到這本”我輩孤雛”才算真正拜讀他的作品。
書中的情節大家上網一查就可得知,不需要再贅述了。有一位牛頭犬先生的部落格很值得參考,網址如下http://mypaper.pchome.com.tw/bmet/post/999057
對我而言,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是以一個偵探身分的主人翁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講述一個非偵探的故事,無庸置疑,作者在本書的前半段,無論是在建構一個沒有實際陳述案件的倫敦大偵探生活的部分,或是在回憶上海兒時生活的敘事手法,完美的氣氛營造,細緻的人性分析,都將這本書帶到一個大師鉅著的層次。但是到了書中後半段第五部主人翁重返上海之後,整部作品似乎換了一個曲調,故事情節轉折過於驚奇生硬、敘事節奏明顯紊亂、人物刻畫過於平板這三大缺陷,引起了讀者心中的疑問:”這是不是一本完美的作品?”
掩卷之後,原本正在感慨其實連大師作品都難免出現瑕疵,何況我輩遜咖,也正懷疑為何大師能讓自己的作品出現如此明顯的缺陷。不料上網一查,原來這個問題早已引起讀者廣泛的討論,也已成為外文系學生碩士論文的題材,眾說紛紜,比較推崇的說法,是石黑一雄刻意要以這種魔幻不真實的寫法,打破自己作品一向溫厚細膩的形象,也呈現出在二次大戰即將爆發的那個混亂時期,詭譎多變的時代氣氛。
不過我個人對這些論點是半信半疑,總覺得既然是大師作品,應該可以處理得更好,採用魔幻的寫法跟讓讀者覺得荒謬,還是有些差別的。而作者以日裔英籍作家這樣特殊的身分來寫這一段以日本侵略中國時期的上海為背景的小說,恐怕也很難面面俱到保持客觀的立場。我並沒有對西方讀者的評論作搜尋研讀,也就無從得知是否書中的中國奇觀會引起他們的興趣。至少我讀起來,感覺並不是很好。
石黑一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公認人選之一,以我淺薄的閱讀經驗發現,這些大師級的作者(如多麗斯萊辛、奧罕帕慕克等)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雖然議題嚴肅但卻引人入勝,即使艱澀,卻又好看,也就是:可以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完全不會令人望之生畏。就我個人覺得,這是很不簡單的。
最後,我必須贊同,書中最後提及主角自己與一生心儀對象莎拉之間的共同之處,對人生的使命感以及逃避使命的徒然,讓全書前半段營造的淡淡幽傷氛圍又成功地縈繞在讀者的心裡,看著這樣的句子:”我們的命運是以孤兒的眼光看待世界,長年追逐著父母消逝的暗影。我們只有盡全力把使命完成,別無解脫之途,在此之前,心中無法得到片刻的寧靜。”想像著這兩位已年過半百的孤兒的一生,他們心中的遺憾與創傷,實在是沉重得讓人無言以對。
我想,這也是不管這本書的後半段轉折點是無心的敗筆或有意的顛覆,這部作品仍舊就可以得到布克獎提名的原因之一吧!
書中的情節大家上網一查就可得知,不需要再贅述了。有一位牛頭犬先生的部落格很值得參考,網址如下http://mypaper.pchome.com.tw/bmet/post/999057
對我而言,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是以一個偵探身分的主人翁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講述一個非偵探的故事,無庸置疑,作者在本書的前半段,無論是在建構一個沒有實際陳述案件的倫敦大偵探生活的部分,或是在回憶上海兒時生活的敘事手法,完美的氣氛營造,細緻的人性分析,都將這本書帶到一個大師鉅著的層次。但是到了書中後半段第五部主人翁重返上海之後,整部作品似乎換了一個曲調,故事情節轉折過於驚奇生硬、敘事節奏明顯紊亂、人物刻畫過於平板這三大缺陷,引起了讀者心中的疑問:”這是不是一本完美的作品?”
掩卷之後,原本正在感慨其實連大師作品都難免出現瑕疵,何況我輩遜咖,也正懷疑為何大師能讓自己的作品出現如此明顯的缺陷。不料上網一查,原來這個問題早已引起讀者廣泛的討論,也已成為外文系學生碩士論文的題材,眾說紛紜,比較推崇的說法,是石黑一雄刻意要以這種魔幻不真實的寫法,打破自己作品一向溫厚細膩的形象,也呈現出在二次大戰即將爆發的那個混亂時期,詭譎多變的時代氣氛。
不過我個人對這些論點是半信半疑,總覺得既然是大師作品,應該可以處理得更好,採用魔幻的寫法跟讓讀者覺得荒謬,還是有些差別的。而作者以日裔英籍作家這樣特殊的身分來寫這一段以日本侵略中國時期的上海為背景的小說,恐怕也很難面面俱到保持客觀的立場。我並沒有對西方讀者的評論作搜尋研讀,也就無從得知是否書中的中國奇觀會引起他們的興趣。至少我讀起來,感覺並不是很好。
石黑一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公認人選之一,以我淺薄的閱讀經驗發現,這些大師級的作者(如多麗斯萊辛、奧罕帕慕克等)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雖然議題嚴肅但卻引人入勝,即使艱澀,卻又好看,也就是:可以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完全不會令人望之生畏。就我個人覺得,這是很不簡單的。
最後,我必須贊同,書中最後提及主角自己與一生心儀對象莎拉之間的共同之處,對人生的使命感以及逃避使命的徒然,讓全書前半段營造的淡淡幽傷氛圍又成功地縈繞在讀者的心裡,看著這樣的句子:”我們的命運是以孤兒的眼光看待世界,長年追逐著父母消逝的暗影。我們只有盡全力把使命完成,別無解脫之途,在此之前,心中無法得到片刻的寧靜。”想像著這兩位已年過半百的孤兒的一生,他們心中的遺憾與創傷,實在是沉重得讓人無言以對。
我想,這也是不管這本書的後半段轉折點是無心的敗筆或有意的顛覆,這部作品仍舊就可以得到布克獎提名的原因之一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