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光看這部荷蘭影片的宣傳,會以為故事是說一對原本幸福美滿的夫妻,丈夫在太太罹患乳癌之後,無法克制情慾,一方面外遇不斷,一方面卻又無怨無悔地照顧著飽受疾病摧殘、逐漸走向生命終點的妻子,重點在於其中男主角面臨的原始慾望與道德信念之間的掙扎衝突與矛盾,應該是部想講點東西的電影。

不過,實際上看過影片後,會發現劇情雖然差不多,但其中的精神及重點其實不是那麼一回事。老實說,這部影片並不如預期中感人,所能提供的省思也不如預期中的深刻。原因是甚麼呢?我想可以分成幾點來討論:

第一:男主角外遇不斷,早已在妻子未罹癌之前就已不是新鮮事了,這個男主角的角色塑造本來就是一個可以將性與愛徹底分開來的人物,所以削弱了所謂道德掙扎部分的力量,即使他最後似乎情定一個固定的外遇對象玫瑰,感覺上也是以她做為抒發壓力的出口,沒有什麼情感上左右為難的抉擇問題。而且他的妻子也從結婚開始就默許他這種行為,讓後來妻子患病之後反而對丈夫的偷情斤斤計較,顯得很沒有說服力。

第二:劇中幾乎是完全以男主角的觀點來敘事,兩位劇中的女性靈魂人物,他的妻子卡門及情婦玫瑰,雖然戲分吃重,但缺乏以她們的感受來看事情的細膩描述,感覺比較表面化,就算是女主角爆發宣洩心中面臨死亡恐懼的激烈演出,也是以男主角的觀點來呈現,我們似乎沒有機會真正了解她的內心,讓人覺得整個故事人物刻劃的深度稍嫌不足。

第三:加入小孩子的元素是這部片子的最大敗筆,這部片讓我聯想到前一陣子的真愛旅程(Revolution Road)”,感覺上這些編劇導演似乎都沒有小孩,就算有,大概也沒有真正日常照顧養育一個小孩的經驗,小孩是一個你永遠要安排有人照顧的小生命,加入這個角色,在劇情上就需要特別小心,要令人感受到小孩是一個令你無時無刻都需要負起責任的負擔,也才能增加複雜度,並更凸顯男女主角(夫妻)面臨的困境。而這兩部影片都讓人覺得小孩不過是個多餘的角色,有些段落常常不知道小孩到哪裡去了,明明只需要講夫妻之間的故事嘛!何必加入小孩的元素呢?加了處理不好反而糟糕。這部影片的小孩充其量只是在最後被用來做為催淚的工具,感覺很不真實,顯得虛假造作又有剝削之嫌。

如果讀者不知道我所謂的處理好小孩這個角色是什麼意思,不妨參考現在正在同期上映的關鍵救援72小時,看導演如何處理小孩這個角色與主角的關係,同樣是家有幼兒而妻子(母親)出了狀況的家庭,片中對父親與兒子的關係處理,相對地是多麼地寫實而細膩,你會發現,在劇情的推展中,孩子的安頓問題永遠在片中佔有一席之地。

而本片,我想真實人生中,大概不會有哪個母親,面臨來日無多的生命,選擇夫妻單獨遊山玩水,為女兒錄下美好回憶的錄影帶,而不是將僅剩的時間陪在她身邊,讓她的幼小心靈自己對母親留下深刻而溫馨的回憶吧?若說是不想在女兒面前留下脆弱殘酷的印象,片尾卻又拉回男主角單獨留下她與小孩不顧的循環中,實在是沒有說服力。

所以,即使劇情最後的生離死別演員演來十分入戲,還是讓我掉了一些眼淚,但是嚴苛地說,這部片在一般性觀念較保守及性道德意識較強的東方女性觀眾眼中,可能還是只是個譁眾取寵、深度不足的影片。

不過這部片也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讓我們詳細了解乳癌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回想罹患乳癌線已痊癒的好友五年前也必須經歷同樣的過程,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我個人覺得這部影片中最好的兩句對白,就是男主角對玫瑰說的:”…我只能眼睜睜看著卡門被癌症羞辱,我們都被癌症羞辱,以及富漢克對男主角說的:”你把愛與快樂的感覺混淆了,你與卡門在一起時不快樂,所以你以為妳已經不愛她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rrisa泰瑞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