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常看少女漫畫,其中最受歡迎也最盛行的題材之一,就是女芭蕾舞者為了飾演天鵝湖中的黑天鵝與白天鵝角色而勾心鬥角,劇情中一定會有一個楚楚可憐又努力不懈的第一女主角,在舞團明星舞者出事時臨時替代演出天鵝皇后,被舞團總監驚為天人後,意外成為新的天鵝皇后,然後就會有一個城府深、心腸壞、手段毒的第二女主角,處心積慮要除掉她、取代她。
沒想到,這麼多年後,”力挽狂瀾”(這部片在我心目中是屬於經典級的作品)的導演戴倫亞洛諾夫斯基,竟然將這個題材類似的劇情加以擴充變形,拍出了一部精采絕倫的影片。
這部影片的劇情大家應該都已經知道了,娜塔莉波曼主演的女主角妮娜從小在母親無微不至的掌控下成長,個性壓抑含蓄,為了爭取天鵝皇后這個角色,她又面臨舞團總監不斷要求她釋放情感、展現能挑逗異性慾望的熱情,加上她又隱約覺得自己受到舞團年輕開放的新舞者莉莉所吸引而帶來的焦慮與情慾需求,伴隨著取代前輩芭蕾明星貝絲的罪惡感,以及被年輕舞者取代的恐懼感,妮娜心理上所承受的層層壓力終於導致她疑似精神分裂,影片也就在現實與幻覺虛虛實實的段落中交叉進行,驚悚的元素就來自於這些虛實難辨的交錯中所蘊釀出的氣氛。
所謂精采絕倫,是指這部影片無論在節奏的掌握、演員的演出、鏡頭取景的角度、人物關係的張力、情節的設計上,都讓人目不轉睛,大受震撼,觀影過程中觀眾有如被釘在椅子上一般,只能瞠目結舌地接受導演用影像經營出的精采故事。
但是就像一個很精采的床邊故事一樣,孩子們聽完了,就心滿意足地去睡覺了,不會有人深究說:這個故事要說什麼啊?有沒有什麼發人省思的意義呢?
以我個人淺見,這個故事的確沒有太大的意義,雖然有人用拉岡的凝視理論很學術性地討論闡釋這部片的內涵,不過這樣好像太痛苦太勉強了一點。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部片絕對不是一個女性主義的作品,(這段以下幾句話有雷)因為最後女主角在心理上殺死的,正是代表父權形象的舞台總監希望她捨棄的白天鵝特質(代表純真、柔弱、善良、需要被保護),而成功留下父權形象欣賞的黑天鵝特質(代表男人眼中的女性魅力、性慾、奔放、邪惡、魅惑)。但最後,真實的白天鵝肉體,卻又是脆弱、危急、需要男性的拯救。等於是無論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女主角都徹底地服從於男性父權的意志之下,而她所真正反抗成功的,反而是母親的束縛與控制。所以表面上這部片好像涉及女同性情慾、而且是以一個女性主角追求完美演出的角度來替女性發聲,但實際上其實是非常非常不符合女性主義精神的。(我很奇怪怎麼沒有激進的女權運動者跳出來對這部片大加韃伐。^_^)
導演戴倫亞洛諾夫斯基在專訪資料中提到他拍”力挽狂瀾”與拍”黑天鵝”都是出於一個概念,有異曲同工之趣,摔跤手及芭蕾舞者這兩個職業,同樣都是以肢體作為唯一表達的工具,在世人眼中,一個低俗、一個高貴,他想要找到這兩個毫不相干的世界中的關連性。
我不知道導演覺得自己是否達到他構思這部影片想達到的目標。我個人是覺得,在”力挽狂瀾”中,感覺他的鏡頭中充滿了悲憫之情,表達了他對芸芸眾生普羅大眾的關懷與喟嘆,是除了故事之外,更多了一點省思空間的作品。而這部”黑天鵝”,感覺他的鏡頭比較疏離冷漠,純粹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在說故事,所以雖然情節曲折度及故事精采度都大為提升,卻比較沒有令人感動的力量。想來大師們一但拍出了可以傳世的經典作品,要再超越自己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看這部片有點像在看”告白”,在觀影過程中完全被震懾住,只是後作力沒有”告白”那麼強烈。不過就純粹欣賞一部上乘的驚悚電影來看,”黑天鵝”還是非常值得觀眾進戲院去欣賞的。被震懾住,也就夠了,強求有沒有什麼意義,可就會小小地失望了。
留言列表